本报特约撰稿 方言
1月中旬,俄罗斯空军一架苏-27战斗机失事,导致所有同型机被迫停飞。有分析人士称此举可能殃及其他装备苏-27战机的国家,尤其是中国。不过,俄“航空港”网站1月27日刊发文章认为,俄军苏-27坠毁事件是自身原因导致的个案,不会影响其他国家同型飞机的战备。另据俄《观点报》1月30日消息,俄空军已解除了苏-27的禁飞令,称此前的事故系“人为因素”引起。
苏-27被发动机拖累
1月19日,俄空军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宣布停飞所有苏-27战机,直到14日一架该型号战机失事的原因被发现为止。俄军事专家马基延科推测,事故可能是苏-27的AL-31发动机造成的,否则,采用双引擎构造的该机不大容易出现坠毁事故。他认为,如果情况被证实,这将对AL-31发动机的主要海外用户中国造成麻烦,因为中国最先进的歼-10和歼-11战机都装备这款发动机。
苏-27及其衍生型号苏-30是俄罗斯能生产的最好战机。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,俄罗斯共制造了1000余架苏-27和苏-30,外销范围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,包括中国、印度这样的空军大国。不仅如此,中国还沿袭了苏-27的气动布局,开发出自己的歼-11战斗机。
有分析称,苏-27系列飞机已在中国空军服役15年,且国产化进程非常快,从机体到雷达几乎全换了一遍,惟独发动机还是俄罗斯货。如果俄方真的向全球发出苏-27/30战斗机以及AL-31发动机质量检查通知,中国空军可能面临较为不利的局面。
事故频频缘于保障不利
不过报道也强调,俄军停飞苏-27,对中国空军的影响不应被过分夸大,这首先是因为苏-27战斗机的技术已非常成熟,所用的AL-31发动机虽称不上完美,但仍是一款靠得住的动力系统。以往,各国空军不乏因发动机设计缺陷导致大面积停飞的情况,但这种现象不会出现在AL-31上,毕竟它已有20多年的使用经验。
还有观点认为,俄军战机坠毁事故频发,主要是自身维护不到位所致。从去年以来,俄空军所有主力机型几乎都摔了一遍,从苏-27到伊尔-76运输机无一幸免,但别国使用的类似机型并未停飞,这说明俄空军自己的后勤保障工作不利,发生意外属咎由自取。
更重要的是,俄军现役的苏-27多为苏联时期制造,服役期平均为20年,战备状况自然令人担忧。反观中国装备的苏-27、苏-30以及进口的AL-31发动机,生产时间相对较晚,再加上维护经费充足,不至于受到俄军事故的影响。此外,中国具有相当的技术自主能力,特别是国产“太行”系列发动机已进入装机服役阶段,取代所有本国战机上的俄制发动机只是时间问题。
俄航空工业积重难返?
分析指出,俄军苏-27机群停飞,再度暴露出俄空军与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尴尬。近段时间,俄空军内部深化改革的声音很大,空军司令泽林反复强调要装备第五代战斗机,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俄空军各型现役飞机正排着队等待“体检”。
更糟糕的是,购买俄制战机的国家对俄航空工业部门也是满腹怨气。去年,马来西亚空军声称因维护费用过高,准备淘汰现役的俄制米格-29战机,阿尔及利亚干脆把订购的数十架米格-29退货,俄航空企业不得不将这批飞机硬塞给本国空军使用。正如俄军事专家马基延科所言:“俄军用航空工业积重难返,即便第五代战斗机成功首飞,也不能挽救其衰败的命运。”